北交所“后备军”扩容继续加速度。
北交所官网显示,2023年12月内,合计44家公司上市申请获受理,其中12月29日一天就有21家公司获受理。
新近获得受理的企业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、化工新材料、TMT(科技、媒体、电信)以及生物医药等多个不同行业细分领域。申请挂牌企业的创新特性突出,其中中达新材、恒升医学、万泰股份、阳光精机、天工股份、科拜尔、三耐环保等多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从业绩指标来看,多家公司达到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,其中兴洋科技表现尤为亮眼。兴洋科技近几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,在2021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后,2022年营收规模达到了4亿元,净利润增长至1.78亿元,扣非后净利润也达到1.76亿元。到2023年上半年,公司盈利已经超过1.3亿元。
自去年11月以来,多家新三板企业挂牌不满一年,便迅速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并且这一速度不断被刷新,同时二次挂牌的企业也频繁出现。
具体看来,丹娜生物于2023年10月16日在新三板挂牌,仅用2个月就获得受理。公司申请采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直接连接审核监管机制,旨在更快地挂牌新三板,为冲刺北交所上市做准备。
晶华光学已经获得北交所的受理,打破了之前的最快申报速度。该公司在获得受理时,挂牌时间还不到1个月。
晶华光学是“北交所深改19条”发布后首家二次挂牌、申请北交所直联审核的新三板企业。而在此前,该公司首次挂牌新三板时间超过12个月。
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诸海滨团队指出,2022年12月21日,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(简称“直联机制”)。直联机制联动“挂牌审核—日常监管—上市审核”等各环节,形成优质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“快车道”。通过直联机制,优质企业可以实现常态化挂牌满一年后1—2个月内在北交所上市(即“12+1”、“12+2”)。
此外,“深改19条”对于“挂牌满一年”的计算口径也进行了优化调整。对原先的申报时需满足“新三板挂牌12个月且是创新层企业”的条件,调整为“北交所上市委召开审议会议之日已挂牌满12个月”。
诸海滨认为,“从‘申报时点’调整为‘上会审核时点’,可以大幅度缩短上市时间,结合直联机制,大幅提升了企业申报北交所的效率。受益于直联机制的创新和效率,已有不少曾计划赴科创板、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选择‘变道’北交所,部分新三板摘牌企业也选择通过直联机制二次挂牌。”
渤海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认为,随着“北交所深改19条”逐步落地,企业到北交所上市等待时间明显缩短,上市效率提升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。
张可亮指出,“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、质量以及交投情况三者之间密切相关。当前,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只有239家,总市值4658.32亿元,近半数公司市值不足10亿元,尚未完全形成规模,对大体量的资金而言可投规模有限且性价比不高。不过,随着审核速度的加快,上市公司数量与体量的扩张以及基本制度的完善,北交所的流动性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。”
至于潜在的转板事项,张可亮表示:“关键是北交所要把市场生态建设好,丰沛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与各地中小企业将源源不断地涌向北交所。”
(来源:界面新闻 2024.01.03)